宁德蕉城区八都镇:政府出资来流转 困难户受助来耕种

发布时间:2014-12-23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宁德蕉城区八都镇创新实施“888”创富工程,突破土地流转的常规形态,将分散的抛荒耕地尽可能集中连片,给愿耕种的困难户耕种
  “以前,这片红肉蜜柚园因无人管理而抛荒,镇里的帮扶政策让果园重焕生机。”近日,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洋头村的一片红肉蜜柚园里,承包户吴玉富摘下这季最后一粒黄澄澄的蜜柚,开心地说。
  今年46岁的吴玉富一家8口人,以前靠种几亩地和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经济十分拮据。镇里新实施出台的“888”创富工程,精准地帮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过去,为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动示范效应,我们鼓励外出务工的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到一些先富起来的农业大户手中。今年初以来,我们突破这一常规形态,尝试在土地抛荒和困难户的发展需求之间寻求流转土地的平衡点,搞好余缺田和闲置地调剂,扶持有生产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发展生产,让困难农户靠土地‘掘金’。”八都镇党委书记陈冰说。
  原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集镇的深层次转移,八都镇农村耕地因农民外出务工而抛荒的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一些留守在家的困难农户想发展生产却苦于无好地、无资金。
  经摸底调查,今年初,八都镇决定实施扶贫助困“888”创富工程,即从2014年至2017年,在有条件的村,由乡镇出资流转至少8亩有一定种植基础的土地,帮扶8户以上有劳动生产能力的困难户家庭,实现每户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具体做法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分散的抛荒耕地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组统一整治后,将土地转包给愿耕种的困难户耕种,或通过村民同意,通过小调整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发包。
  洋头村是试点村之一。村支书吴小明马上想到了蜜柚园。
  2009年,村里为增加集体收入,开发种植60亩的红肉蜜柚,因无人管理,园中的杂草有的比柚树还高,眼看着就成了抛荒地。
  按镇里规定的程序,洋头村迅速启动对吴玉富等8户困难户的帮扶。
  “村中的红肉蜜柚都有三四年的树龄,只需加强护理就可挂果。但我们万一投入资金和精力,收益不理想怎么办?”当吴玉富一家在村民大会上被选为试点户时,面对从天而降的“馅饼”,他仍有顾虑。
  再细一打听,他才吃了“定心丸”。原来,为解决困难户的后顾之忧,八都镇对每个试点村投入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由镇政府为每户出资不少于3000元的费用,用于流转土地和补贴农户农药、化肥、种苗等生产资料的投入。
  “为确保精准扶贫的效果,镇里不仅仅简单地进行土地流转与资金补助,还对困难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镇纪委书记阮菲菲说,试点村监督生产情况,对受助户设立专户记录盈亏情况并上报镇经管站;镇经管站对镇政府补助经费及补贴费用跟踪监督,实施动态管理。其间,若发现受助户无心发展生产、补贴资金不用于生产投入,要督促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吴玉富等8户人家与村里签订帮扶协议,由村里流转20亩蜜柚园供他们种植,又将村集体40亩蜜柚园承包给他们,集体与承包户按合同分成收益。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今年11月,红肉蜜柚迎来丰收季。“今年是第一年挂果,产量不算高,但除去开支,我们每户至少增收1万元。”吴玉富说。
  “我们还计划将村口的23亩抛荒地按此模式推进,现在已联系好水蜜桃苗种准备开春给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吴小明说。
  在“888”创富工程过程中,受惠的不只是被帮扶群众。南岗村的钟明章常年在外打工,家中6亩多的梨园无人打理。“土地被流转后,不仅梨园有人管理,而且还能给家里带来每年近3000元的租金。”钟明章说。
  从“输血”到“造血”,变单一捐助为按需帮扶。“888”创富工程试点不到一年,不少被扶助的困难户已尝到甜头。“今年试点户增收8000元的目标肯定没问题。下阶段,镇里计划进一步扩大帮扶面,结合产业引导和美丽乡村建设,用3年再扶助200户左右有条件的贫困户加入到创富工程,在助农增收的同时,实现土地集约再利用。”陈冰说。(王国萍 颜凑)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