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出台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 为“小巷总理”再减负

发布时间:2014-11-21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大是“小巷总理”们的普遍感受。记者20日从省民政厅获悉,随着社区减负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改革重要领域,我省日前明确社区(村)工作准入制,让社区工作人员明白干活,多方位为社区减负。
  “台账材料多,检查评比多,调查报表多,加班加点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社区普遍承接100多项政府部门行政任务,年均40余次检查评比考核、名目繁多的盖章证明……疲于应付。
  “当务之急是切实把负担减下来、把服务提上去。”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将减轻社区负担纳入2014年全省重点改革十大领域之一,出台《关于减轻基层组织负担的十条规定》,明确清理工作职责、精简台账档案、压缩各类参会、控制评比检查、限额报刊征订、落实“零接待”制度等。
  近日,我省又出台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需要或委托社区(村)协助完成的工作事项,均实行准入制度。要根据拟入事项核定工作期限及经费标准,按照费随事转原则,保证工作经费,确保下达到社区(村)的工作事项正常开展,不得在社区(村)建立对口办事机构、不得挂牌;面向社区(村)居民的服务事项、工作职责一律通过服务手册、公开栏等形式公告。
  与此同时,我省开展社区负担专项清理行动,明确社区工作准入指导目录。其中,省级层面需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由127项清理为61项,减少52%;需社区建立台账材料报表由53项清理为15项;面向社区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由19项清理为7项;需社区盖章证明事项由25项清理为16项。
  此外,今年起,省级财政将下达4822万元补助资金,将每个社区居委会运转经费年补助标准从2万元提高到不低于5万元。
  “为社区减负,目的在于让‘小巷总理’们腾出更多精力给居民办实事。”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省将加大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规范管理力度,到2015年前,初步形成发展有序、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重点培育体育运动、文化娱乐、老年康乐、妇女保健、青少年帮教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社会组织,政府将在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扶持。(潘园园 林振)
  
记者手记>>>
社区真减负,还得硬约束
  社区的主要任务本该是服务居民,为居民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行政化严重,甚至出现一个社区居委会门口挂出几十个职能部门牌子的怪相。究其根源,正是一些政府部门的懒政,无端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
  一系列禁令出台,让“小巷总理”们松了口气。然而,如何为社区干部减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社区真减负,还得硬约束。期待出台责任追究考核机制,避免“形减神不减”,同时,改变职能部门和社区上下级的关系,完善社区评议职能部门工作制度,让社区对党政机关各部门开展满意度打分,评议结果纳入各部门政风行风督查和年度绩效考核,给基层社区更多底气,才能真正轻松起来。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