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荒凉的红旗岭披上绿装

发布时间:2014-11-07 08:04:00来源:民生资讯









  晚霞满天,层林尽染。
  10月23日,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的红旗岭。正值傍晚时分,记者站在这座镇里海拔最高的大山上,景色宜人。52岁双臂重残的村民兰林金,用胳膊肘、腋窝夹着锄头,正在给油茶树锄草。他弓着身子,随着锄头一下一下地挥动,草被连根拔起。
  转眼,记者看到了吃惊的一幕:由于无法使用剪刀,兰林金用牙齿代替,靠“铁齿铜牙”替油茶树裁枝。他说,他用这样的方法,已经修剪了几千株油茶树。
  兰林金的身后,是850亩油茶树和170多亩黄栀子,绿满了山头。记者环顾四周,却发现脚下踩着的是黄色的沙质土,又干又松,山路上沟壑纵横,与山上的绿意盎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洲镇曾是极强度的水土流失区域,流失面积达4.9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74%。戴坊村又是镇里的重灾区之一。当地民谣道:“三天无雨作旱灾,一朝猛雨成水灾。”兰林金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上世纪70年代,一场暴雨导致泥石流倾泻而下,冲倒了他的老房子,他的父亲也不幸遇难。
  2002年,兰林金开采石头,不慎炸断了双手,还炸瞎了一只眼睛,成了一级伤残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他很快振作起来。当时,一场大火烧光了红旗岭上本来稀疏的植被。每逢大雨,黄泥水便倾泻而下,冲毁田地、林木,村民苦不堪言。兰林金决心要改造红旗岭。2010年,他与村民签订合同,承包了红旗岭2200多亩的山地。为了种树,兰林金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
  他投入3万多元,在黄土和石头上,开出了一条简易的上山路。后来,在县里的支持下,路被拓宽到3米多。2011年,他种下了林业部门支持的8万多株油茶树。可老天不作美,连续好几个月不下雨。由于干旱缺水,3万多株油茶树没有成活。但兰林金没有气馁,次年又补种回去。
  山上取水不易,为了让种下的林木更容易成活,他专挑下雨天,冒雨挖穴种树。地瘦没有肥力,化肥没有效果,他专门从猪场运送肥料,一天来回10来趟。
  为了运送肥料,2012年,他决定学开三轮车。在双手高位截肢的情况下,他用腋窝夹住车把来掌控方向。靠着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他学会了开三轮车。挂挡、加油、刹车、转弯……经过2年多的练习,他已经开得很溜。
  “老兰的儿子在外打工,帮不上他忙。他一个人守着大山,每天上午6点多到山上,晚上6点多回家,几乎天天都在山上劳作。”村支书兰合老说。兰林金把这些年养鸡、鸭和猪赚来的五六十万元全部用于种树,还欠了亲朋好友五六十万元,在荒山上折腾了4年,兰林金的头发白了不少,可荒凉的红旗岭却添了绿。1000多亩油茶树、黄栀子树、毛竹已经落地生根。按照计划,他要花10年或更多的时间,让2200多亩荒山都披上绿装。
  山上的马尾松郁郁葱葱。他说,这是山上最坚强的植物,扎根在贫瘠的土地里顽强生长,长一节就是一年。治理红旗岭,他也要像这些马尾松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赵锦飞 刘晓军 黄启元)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