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8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王永珍)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打击和处置不合法集资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来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打击“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的公告。
近年来,以不合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假贷之名的“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层出不穷,严峻打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严峻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9年4月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处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定见》,“套路贷”是对以不合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假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定“假贷”或变相“假贷”“典当”“担保”等相关协议,经过虚增假贷金额、恶意制作违约、任意确定违约、毁匿还款依据等方法形成虚伪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裁定、公证或许选用暴力、要挟以及其他手法不合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常见的“套路贷”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房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名下有房产的本地客户,拐骗其告贷,层层设置违约圈套,制作银行流水痕迹,经过暴力索债或法令诉讼,到达强占受害人房产的目的。
二是“车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典当机动车的客户,故意设置各类圈套,以没有如期还款或许车辆GPS信号失联为由,恶意形成受害人“违约”,将车辆强行“拖走”或许运用备用钥匙悄然开走,迫使车主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和“拖车费”。
三是“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以网络假贷平台和假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首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典当 ”进行虚伪宣扬,引诱其落入“套路贷”圈套。发生各种“学校贷”“美容贷”“首付贷”等变种。
“套路贷”是违法犯罪行为,为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用管理地方金融行业乱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公告要求:
1.未经有权机关依法同意并取得相应资质,展开或从事放贷事务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停止不合法放贷行为。
2.不得向在校学生不合法展开“学校贷”事务,或以供给服务、出售产品为名,实际收取高额利息(费用)变相放贷。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进行转贷。
4.禁止具有合法放贷资质的机构,超越法令最高限额规范收取告贷利息,实际归纳年化利率不得超越36%(典当企业应在典当管理办法规则规范范围内收取利息、归纳费用),不得在合同外另行收取费用,或以任何变相方法从事不合法高利贷事务。
5.不得以低息、无典当、无担保、快速放款等为钓饵,以“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等各种名义骗得被害人签定虚高告贷合同、阴阳告贷合同,假贷双方必须各持一份共同的合同原件。
6.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经过所谓的“商洽”“协商”“调停”或以故意伤害、不合法拘禁、凌辱、恫吓、要挟、打扰等不合法手法向告贷人及其好坏关系人进行软暴力或暴力催收。
7.不得经过制作银行走账流水,形成已向告贷人交付全部告贷金额的假象;不得将不合理的高息、罚息等经过制作银行流水及签定“连环合同”方法变造为新的告贷本金。
8.不得以电话故障、系统维护等为名刻意制作逾期圈套,导致告贷人无法还款。
9.不得使用黑恶势力展开或帮忙展开不合法典当告贷事务;不得经过车辆的典当、房子网签等手法,不合法变卖、处置告贷人车辆、房子等,侵占告贷人财物。
10.禁止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使用合法金融途径为“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供给服务便利。
11.禁止执业律师、公证员、裁定员及相关中介机构为“套路贷”平台以出具律师函、公证函、裁定书等方法向告贷人催收告贷,或帮忙以虚伪现实提起诉讼、实施裁定、处理公证及帮助转移违法犯罪所得。
12.禁止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充任保护伞或以其他方法站台增信、供给帮忙支撑。
13.不得规划、制作、粘贴、分布、发布各类不合法金融广告资讯信息。
相关部门提示广大市民建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假贷,选择有告贷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告贷,不要轻信“无利息、无担保、无典当”的虚伪宣扬广告。一旦发现遭受“套路贷”,要活跃经过法令手法维护合法权益。“套路贷”等不合法金融活动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点打击对象之一,如发现不合法金融活动,可向当地金融监管等部门告发;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请持相关依据头绪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告发头绪经查证属实的,将有机会取得奖励。
告发方法:
福州市:0591-88038373
厦门市:0592-2668685
漳州市:0596-2622960
泉州市:0595-28388571
三明市:0598-8962195
莆田市:0594-2772023
南平市:0599-8068376
龙岩市:0597-2208890
宁德市:0593-2055968
平潭归纳实验区:0591-2316349
公安机关统一告发热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