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水样
赤潮,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或许只是一种奇观,可对于渔业养殖者来说关系着收成,对于海洋系统工作者来说意味着肩上的责任。赤潮预警是世界性难题,全方位的赤潮防范工作仅靠个人难以做到,需要的是政府带头引导、企业积极配合、个人落实到位,达到点、线、面的全方位互动。
为加强我省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进一步明确赤潮灾害应急响应程序及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检验各级各部门协同应急处置能力,5月9日,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主办了一场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演练活动,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本次演练成立应急演练指挥部,省海洋与渔业厅黄世峰副厅长任总指挥,省海洋与渔业厅赤潮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单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及有关单位参加了演练活动。并邀请宁德市、莆田市的海洋与渔业局、重点渔业县、乡镇主要负责人等到现场观摩。
演练场景假设福州连江县安凯乡后才里养殖区附近海域发生约50平方公里有毒米氏凯伦藻赤潮,密度达2.8×106个/升,现场海域周边分布大规模网箱养殖,已有养殖生物死亡的情况。省海洋与渔业厅赤潮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在8:30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召集成员单位紧急会商;在听取赤潮灾害发生情况的介绍后,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
时间紧迫,各工作小组按照《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演练方案》迅速赶往指定地点。
——应急监测组开展赤潮灾害现场监视监测工作,及时采集、分析鉴定样品,上报赤潮信息;
——减灾处置组组织养殖户提前收获未受赤潮污染海域达到成品规格水产品,转移部分养殖网箱至安全水域或下沉,通过短信平台向沿海养殖户发送赤潮灾害预警和信息;
——渔政执法组加强污染海域巡查,禁止受赤潮污染海域的水产品流通上市;
——信息编报组完成《福建沿海赤潮发生条件预测》、《福建省赤潮灾害信息报告》编制工作,及时将赤潮灾害情况向上级部门及赤潮发生地进行通报;
——宣传报道组第一时间发布赤潮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密切关注社会对赤潮灾害的相关报道,及时、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17:00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后,演练效果评估组认为,此次赤潮灾害应急实战演练组织指挥有力、应急程序执行通畅、省市县协同配合得当、参演人员职责明确、作业规范,通过演练检验了《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锻炼了我省赤潮灾害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今后及时有效处置有毒赤潮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演练达到预期目标。
“福建是赤潮高发区,每年平均发生15至20次。赤潮带来的影响在2012年得到充分体现,对渔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所以防范赤潮好了,对渔民就是增收。”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负责人郑福来介绍,我省已构建了以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闽东和厦门2个海区监测中心、沿海6个设区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主的赤潮监测网络体系,全面开展赤潮监视监测工作。省海洋预报台初步建立了基于生态浮标和卫星遥感的赤潮实时监测系统,研发了基于天气形势分析的赤潮预警模型,开展了赤潮发生条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