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大平台400户农户抱团闯市场

发布时间:2014-05-06 07:59:00来源:民生资讯









  
针对合作社小而散和产业链无法延伸等问题,厦门同安一些合作社尝试以产业和产品为纽带,成立厦门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最近,厦门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菜农郭建强心情愉悦,因为他的68亩紫苏不仅不愁销路,全部通过食品公司出口,而且每吨菜价还涨了500元。“销路不愁,菜价稳中有升,心里就踏实了。”郭建强说。
  带给郭建强踏实感的,是厦门绿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家成立于今年4月1日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厦门首家联合社,由41家各类示范合作社和企业组成,涉及400多户农户。
  据同安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主任洪清波介绍,全区目前有农民合作社417家,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以往大多停留在小而散的状态,单打独斗,产品单一,无法打开大市场。更困扰的是,合作社局限于单一领域、单一环节,无法延伸产业链。
  “以我的合作社来说,虽是全国首批示范社,但是产品太单一,规模每天只有20多吨,无法满足大客户的需求。”厦门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永远说。
  今年初以来,同安区实施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的策略。经过牵线搭桥,让合作社携手成立联合社,实现资源互补。联合社涵盖了果蔬、食用菌、畜禽、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每天供应量达到1000多吨,而且延伸了产业链。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加入,带来了专业化农业机械服务;厦门土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等两家农家乐加盟后,让农产品有了另外出路。
  “更重要的是,亨好(福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入伙,带来了全新的财务软件。财务管理一直是合作社运行的弱项,而这家公司有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可以‘借鸡生蛋’。”郭永远说。
  厦门欣禾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延南说,合作社携手后,抱团发展让农业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以玉米育苗成本为例,以前每亩成本约200元,现在集中统一育苗后,降到了100元左右,而且种苗有了统一标准,有利于推广标准化生产。不仅如此,配送成本也减少四五成,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
  记者了解到,联合社有了量的优势后,成功对接了厦门乐购、人人乐等超市,还将农产品送到杭州、上海等地商超,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权。“对于400多户农户来说,农产品市场价稳定多了,成本大大减少。从4月来看,收益环比上涨了20%。”郭永远说。
  同安区农林局局长彭明赞表示,联合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各项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赵锦飞 叶少静 刘刚)
  
记者点评>>>
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2007年,作为厦门市首家农业合作社,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同安成立。目前,该区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到417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1.2万多户,培育了一批带动产业效果好、推进农民增收能力强的合作社典型。
  合作社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合作社仍然停留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而散,有的只有10多户农户,而且内部管理不规范,竞争力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去年,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于尚处发展初级阶段的许多合作社来说,要发展多样化的合作生产经营方式,完善机制,联动发展。要引导合作社抱团形成合力,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鼓励合作社组建联合社、行业协会,提高竞争力。
  同安成立厦门绿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意义正在于此。41家单位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对内而言,吸收专业公司入伙规范内部管理,以产业化为抓手来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对外而言,以联合社这个联合体来闯市场,抵御市场风险。从效果上看,联动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作用逐步凸显。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