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3日和15日连续报道福州市电动车“行路难”现象后,激起不少读者共鸣,并引起城市道路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16日,福州市建委来信表示,未来新建市政道路时会更多考虑保障非机动车道的独立设置和过街需求,为市民创造良好的非机动车出行条件。
据介绍,尤溪洲大桥自2000年开始组织设计等前期工作,大桥修建时,电动车尚未普及。随着金山片区的快速开发和电动车的大量增加,通过尤溪洲大桥的交通组成及交通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上下桥不便问题。发现问题后,福州市建委曾多次召集设计、交警、水利、园林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但是都因为无法根本改善和解决问题而搁浅。
福州市建委表示,尤溪洲大桥北侧东、西引桥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涉及面广、困难大,难以通过部分改造解决。目前,已经协调市水利局计划结合即将开展的北江滨路面改造工程一并解决该处问题。
新的改造方案拟于尤溪洲北桥头两侧防洪堤堤顶设置3米的非机动车道,并在桥下现有斑马线过街处增设上下桥非机动车等待区,避免上下桥非机动车直接横穿江滨路机动车道。同时拟对桥上车道重新划分,并进行研究,争取增设非机动车道。
城区天桥建设方面,除受人行道用地条件限制,地形、管线复杂,搬迁困难,树木迁移量大等因素,在综合衡量之后仅设置行人过街天桥外,其余大部分天桥都考虑了非机动车过街而设置了非机动车推行坡道。
该部门表示,目前福州电动车与自行车均采用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模式,未来新建市政道路将更多考虑保障非机动车道的独立和过街需求,为市民创造良好的非机动车出行条件。(黄云峰 阮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