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绿色产业“显山”又“露水”

发布时间:2014-03-13 08:01:00来源:民生资讯









  近日,央视《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专门介绍武夷山茶文化、民俗风情及特产美食。因为节目中展示了岚谷熏鹅传统制作技艺,连日来,武夷山锦秀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兰秀繁接到了很多来自北方的业务电话。
  在武夷山上梅乡省级农民创业园,杨坤良、杨德盛等人正在大棚里忙着移植辣椒、茄子等秧苗。“去年我们菜农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政府搞现代特色农业,我们菜农也搭上了旅游的顺风车。”杨坤良说,上梅乡山野辽阔,但大片土地长期闲置,去年成为省级农民创业园后,他们自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在市区设立直销点,各种新鲜蔬菜供不应求。
  这是近年来武夷山市巧做旅游经济文章,凸显“显山露水”产业特色的一个缩影。
  
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
  在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中,武夷山着力推进从自然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从旅游景区到旅游城市、从以旅游业为支柱到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三个转变。
  为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去年初,武夷山全面启动了国家旅游标准化城市、智慧旅游城市、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当年底获得通过。此间,武夷山与世纪之村集团公司合作,整合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交通、购物、行政管理部门智能服务系统,开展旅游在线服务,这种全新的旅游运行模式,让武夷山现代服务业拥有了更大魅力。
  在武夷山市出台会展、包机、品牌建设等奖励政策推动下,去年武夷山新开通多条国内航线,推动对台包机直航筹备加速,陆地港通关物流信息平台的正式直通放行,为加快引进陆地港上下游配套及延伸产业创造了条件。
  今年9月初,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绿色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将在武夷山开幕,这将是武夷山首次举办大型国际盛会,有利于促进沿线城市共繁荣、共发展。
  去年,武夷山位列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第13位,并以大儒之美入选美国CNN“中国最美景点”。以旅游业为支柱的武夷山第三产业发展稳定,去年接待中外游客7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和8.7%。
  
绿色工业异军突起
  “因为骏德,所以骏眉。”这句广告词已深入人心,随着品牌影响力增强,武夷山骏德茶厂的市场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
  去年,骏德茶厂产值突破1000万元,上缴利税在武夷山红茶企业中排名第二。今年,除向绿色茶园4000亩基地目标大步迈进外,骏德还将启动生态创业园区内的新厂建设,建立茶叶深加工基地。
  作为绿色工业的主角,茶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武夷山坚持把茶叶质量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全面启动全国茶叶绿色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茶企创建无公害有机茶园。目前,武夷山拥有茶园12万多亩,其中高标准生态茶园3万亩,去年茶叶总产量达12.9万吨,创产值15.5亿元。
  武夷山是“双世遗”地,生态环境保护举足轻重。近年来,武夷山生态创业园区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引导现有工业转型升级,让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差的企业逐步退出和转移,逐步以茶叶加工为主,重点吸引低碳环保、绿色高新企业入园发展。去年,园区一期规模企业总产值27.7亿元,实现税收2800多万元,成为武夷山发展绿色产业的样板区。今年,创业园还将展开二期的征地工作。
  
现代农业渐入佳境
  开春以来,武夷山五夫镇农民忙着修整田埂,清理淤泥,为莲苗生长创造条件。五夫镇党委书记周建平在田间地头,一边与莲农拉家常,一边征求农民对建立万亩白莲基地及举办荷花节的意见建议。
  去年7月,五夫镇成功举办首届荷花节,吸引了上万名游客,达到助推白莲产业发展的目标。去年,五夫白莲价格比上年翻一番,且供不应求。
  酒香也怕巷子深,武夷山人深知,小农经济成不了大气候。岚谷乡锦秀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农作坊,出品的岚谷熏鹅虽然传统工艺独特,但产值、利润低。这几年,在当地优惠政策支持下,熏鹅产业迅速培育壮大,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了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注册了地理保护标志。目前,岚谷乡白鹅产量达到60万只,年产值6000万元,并带动周边1万多名农民脱贫致富。
  截至去年底,武夷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28家、专业化服务组织28个。目前,武夷山已建成了省级农民创业园、生态食品创业园、现代烟草科技园,带动了武夷生态茶园、五夫万亩荷塘、上梅果蔬加工、洋庄生态红色游、星村花卉苗木、吴屯稻花鱼等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
  2013年,武夷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万元,同比增长13%,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吴柳滔 熊慎端 黄波)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