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珠渊村“老年人之家”是该市首个提供吃住场所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由闲置的小学旧校舍改建而成。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吃住服务,还提供健身娱乐场所,并建有图书室、电脑室——
近日,笔者走进南安市美林街道珠渊村,一座崭新的3层楼房引人注目,它就是珠渊村“老年人之家”。“老年人之家”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60万元。在这里,老年人有得吃、有得住、有得学、有得玩,让其他村老年人十分羡慕。
珠渊村“老年人之家”是南安市首个提供吃住场所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该村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好去处。最近,珠渊村为保障“老年人之家”的建设和发展,还专门设立老年人爱心基金会,已筹集善款约150万元。
据珠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衍川介绍,该村现有2400多人,一半以上在外打拼,留守老人有200多人。“村里有的老人年龄大,行动不方便,特别是冬天,一些老人不爱做饭,早上就多做一些,剩下的留在中午或晚上吃,三餐没有规律,营养也跟不上。”黄衍川说,为保障村里的留守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能得到更好照顾,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村出资建立了“老年人之家”。“老年人之家”由闲置的珠渊小学旧校舍改建而成,于去年5月动工装修,同年重阳节正式投用。
11时30分,“老年人之家”一楼餐厅弥漫开饭菜香味,40多名老人在厨房前排队,依次打饭、打菜。
“饭煮得很软,肉也炖得很烂。”82岁的留守老人黄荷兰很满意这里的饭菜。以往,黄荷兰一直由老伴“管饭”,去年4月,老伴去世后,他常为做饭发愁。自己做,不仅累,记忆力日渐消退的他,还经常忘记关煤气,这也让其在外子女非常担忧。“老年人之家”投用之后,黄荷兰的一日三餐有了保障。“每月只要交60元,三餐都包了。”他高兴地说。
91岁的李阿婆经常到“老年人之家”吃饭。她说,这里的饭菜很对老年人的胃口,而且吃饭之余,老伙伴们还可以聊聊天,热热闹闹真开心。
珠渊村规定,村民凡是年龄达70岁以上并同意缴纳伙食费者,均可报名到“老年人之家”用餐。70岁至79岁每月缴纳90元,80岁至89岁缴纳60元,90岁以上全免。此外,计生二女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家庭的70岁以上老人也可免费用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其家属可以帮忙将饭菜打包回家。
在“老年人之家”的二楼、三楼,每个房间里都摆放着两张单人床,被褥齐整,还有书桌、衣柜,配套卫生间里,浴霸、洗浴用具一应俱全。
“老姐妹,我们俩住一起吧。”午饭后,87岁的王匹拉着85岁的黄阿婆上了二楼,选择了一间靠近楼梯的房间。“环境卫生,房间比家里的还大。”她笑呵呵地说,“人老了,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真幸福。”
据黄衍川介绍,“老年人之家”共有40张床位,目前只提供给80岁以上加入“老年人之家”的老年人午休之用,未来服务力量更加完备的情况下,将扩大提供给其他老年人日常住宿之用。
“老年人之家”不仅提供吃住服务,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娱乐休闲场所。
每天,设在一楼的南音室里总会传出袅袅乐声。一楼还设有棋牌室、健身室、电视室。室外原珠渊小学的操场,被改建成气排球区、门球区和戏台。
“老年人之家”也是老年人“老有所学”的基地,这里有藏书近5000册的图书室,还有电脑室。
黄衍川介绍说,村里或从村民中挑选有学识的长者,或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前来为老年人讲授法律知识、保健知识,还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既为老年人“充电”,也让他们积极发挥余热,参与到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中。
此外,珠渊村“老年人之家”还成为该村青少年接受优良传统教育的一个阵地。这里设有几十米长的文化长廊,村里不时组织青少年来此,听老人们讲孝老爱亲、乐善好施的传统故事。同时,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得到传承与保护,“老年人之家”南音室还开设教学班,免费传授青少年南音技艺。(黄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