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厦务工,还有看不见的待遇和福利

发布时间:2014-02-21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18日,在厦门人力资源市场转了半天,来自贵州的王庆平还是没把工作给确定下来,他还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岗位。他说,今年的岗位好像比较多,大多数企业开出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跟他老家的企业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要不是女朋友在这边,家人今年都不让我过来了”。
  据厦门市人社局18日发布的厦门2014年节后第一周(2月7日至13日)用工供求情况:一方面,企业开始逐步复工,市场用工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返厦外来员工人数首度出现负增长,同时赴外招工效果也不如往年同期。面对节后用工季这个非常时期,多数厦门企业为吸引员工,纷纷上调了薪酬标准,其中月工资开价超3000元的岗位已达近四成;此外,不少企业还适时推出了“夫妻房”。
  
返厦外来工少了 首度出现负增长
  今年像王庆平这样的外来工,之所以能挑挑拣拣,是有底气作支撑的。据市人社局统计,节后第一周厦门企业岗位需求旺盛,全市企业岗位需求总数为16.8万个,比去年同期的13.2万个增加近3.6万个,增幅约27%,求人倍率为1.15。也就是说,每100个人求职,就有115个岗位虚位以待。
  今年厦门企业赴外地招工效果不如去年。节前,有关部门在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安徽等9个省以及省内的龙岩、南平等市筹划了数十场现场招聘活动,但情况不容乐观。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厦门共有64家企业到外地招工,提供岗位数9559个,最终达成意向的岗位仅为
  1923个,比去年少了约1300个。而且,节后第一周与往年同期相比,返厦外来工也减少了几千人,这是近年来这一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
  厦门市人社局就业处处长蔡东红就此解读说,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从外因看,国家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并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劳务输出大省的外出劳动力总量减少;从内因看,厦门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具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些企业在优化内部环境及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得不够好,难以留住现有员工。
  
企业靠提薪抢人 政府用隐形福利留人
  正在市场上求职的四川小伙陈亮告诉记者:“厦门消费水平高,资酬待遇至少要比老家的企业高出800元-1000元,才有吸引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带企业赴外地招聘时,发现在同一场招聘会上,外地不少企业的工资水平比厦门还高。于是,现场有人用手机拍下有关信息,通过微信发送给厦门的老板,不久,不少厦门企业主得知真相后,争相提高薪酬待遇。
  于是,近期厦门企业工资普遍上涨。从工资待遇分布情况看,节后第一周,企业工资主要集中在2500元—3500元之间(去年同期为2000元—3000元);而工资待遇在3000元—3500元之间的占30.46%,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去年的8.78%;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岗位已占近四成;工资在2500元以下的已经很少。
  除了提高经济待遇,蔡东红建议要在宣传策略上“用点功”。他说:“厦门在社会保障、员工维权、子女配套就学等方面的工作都是走在全
  国前列,这些‘看不见的待遇和福利’,可以作为眼下节后用工季的‘最大卖点’。”
  可喜的是,不少企业也在为如何留人采取积极行动,如一些企业为留住员工推出了“夫妻房”。有关部门也在为企业支招。市人社局将组织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人流密集区、外来人员集中区等地设置春风行动宣传点,宣讲有关优惠政策并提供咨询服务;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将利用双休日,为缺工企业加开招聘会,在外来人员集中区和工业园区等增设临时招聘点,为一些缺工量大、需求较急的重点用工企业提供更多的招聘机会;同时还将积极通过厦漳泉(闽南)人力资源网、厦漳泉公共招聘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社区网络、广电网络、手机微信公众求职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发布用工信息。(林世雄 林泽贵)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