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听到像今年春节这么热闹的鞭炮声了。”近日,诏安县梅州华侨农场侨民李南生在新房子里笑着告诉笔者,这几年,在他原来居住的东径作业区,邻居陆陆续续都搬走了,过年过节的鞭炮声也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自家的鞭炮声。
诏安县梅州华侨农场位于诏安县梅洲乡,1978年为安置印支归难侨而创建。农场下辖千钧、胶东、农工、东径等4个作业区,共有人口1400多人,其中归侨1009人,大部分来自越南。东径作业区位于梅洲乡西部山区,只有一条宽度不到4米的山路与外界相连,路弯坡陡,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生活十分不便。李南生在东径作业区居住的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还是向亲戚借的,一家4口只能挤着住,房子是80年代建的瓦房,如今也已老旧不堪。
“住在山里,有时好几天都见不到一个外面的人。”李南生说,以前东径作业区居住着30几户侨民。2007年,梅洲乡开始实施侨居造福工程,这里的侨民陆续搬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千钧作业区居住。
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虽然有侨居造福工程的优惠政策,李南生一家还是迟迟没能搬迁。后来,在农场领导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李南生在千钧作业区终于拥有了一间新房,他花了2万多元简单装修了房子。去年10月,他一家人顺利从东径作业区搬了出来,住到了新房里。“房子宽敞了、周围热闹了、生活更好了。”李南生说。
46平方米的新房,有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储物间。“虽然房不大,但样样俱全,一家四口住起来可舒服了。”李南生向笔者介绍自己的新房子。今年春节前夕,省侨办还到他家里慰问,给他送来了一个大红包。
搬出来后,李南生的妻子还在家里做起了玩具来料加工,“以前只有农活干,一年忙到头,也没挣几个钱;现在,我每个月组装玩具,还能赚上几百元钱。”她对笔者说,周围人多了,热闹了,孩子上学方便了,生活更有盼头了。(方圳鑫 吴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