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一湾舞白鹤 风光两岸映桃源

发布时间:2014-01-15 08:00:00来源:民生资讯








  近日,笔者走进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建筑统一黄色立面装修,特别是墙壁上“白鹤展翅,天下永春”等宣传语,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白鹤拳文化氛围。
  大羽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的故乡,有“中国永春白鹤拳第一村”之美称,经常有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看拳师表演。“每个周末,游客都很多,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大羽村党支部书记周金盛介绍说,以前在这小山村里难得看见外国人,现在不时可碰见。
  然而,闻名的白鹤拳最多就是吸引一些武术爱好者前来习武,收些学费而已,并没能给这个距县城只有3公里多的小山村带来应有的致富效应。“乡村的巨变,主要得益于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力推进。”周金盛说。
  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永春60%的农民收入来源于农业,作为山区县城镇化的一种探索,希望通过环境整治,让更多的农民生活在家乡、就业在家乡。”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表示。
  2012年2月,该县投入6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并要求在实施中不大拆大建、不套城市标准、不拘一格,外装修不强求统一材质,最大限度地保持农村的“味道”。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将美丽乡村示范点与旅游景点进行统筹规划,精心打造出了闻香、品茗、练拳等多条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旅游线路,并加快开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项目,形成产业链条。
  大羽村的变化就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缩影。该村通过建设白鹤拳史馆、举行武术表演等,打响“白鹤拳”这一品牌,把展示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仅吸引了海内外武术爱好者,更吸引了众多游客,激活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这一曾经的贫困村,去年村财收入达1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5万元。
  “现在,我们永春越变越漂亮了。”今年70多岁的桃城镇留安村村民老刘乐呵呵地说,整个县城面貌一新,就连乡下也变得干净、整洁。
  永春俗称“桃源场”,桃溪是永春的母亲河。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以往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放,造成水污染日益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该县按照“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从保护晋江上游水源、建设泉州生态屏障的立足点出发,投入30亿元,围绕“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对主河道长62公里的桃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安全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景观水利”的理念,将桃溪打造成“会呼吸的河道”。
  永春还把文化、旅游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充分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做足做好绿色景观文化文章,在桃溪两岸规划建设樟香桃苑、白鹤曲苑、乡愁寄园和溪畔潺园等系列文化主题公园。同时,还投入950万元,建设留安大桥至石鼓桥段、东平试验段、八二三东路木栈道等城市慢线系统,打造休闲“慢生活”。为此,著名诗人余光中为家乡的治水盛举题词“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
  去年4月,为进一步提高县城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形成“绿靓、路畅、灯明、街美、景优”的城市景观容貌,打造具有优雅、舒适慢生活节奏的“泉州中心城市后花园”,该县在主干街道立面改造成为全省典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路灯夜景建设、城区主干街道景观建设、园林绿化管理、市民文明素质等“山水名城”十大提升工程。并推进农贸小区、桃溪片区等“城中村”改造和东平片区等新区建设,推进留安山等城区市民休闲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的生产、交通、居住、商贸等服务功能,实现城市建设由“洗脸美容”向“强身健体”的转变。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永春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县,被确定为我省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康文展 施由森)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