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合影
省文旅厅副厅长林守钦(左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阿火(右一)听取农民漆画创新实践的汇报
农民漆画高研班学员作品展示
合影留念
2019年1月3日,为期40天的“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在新年到来之际圆满结业。此次高研班是由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指导单位有:福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州大学、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
福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守钦在农民漆画高研班的结业仪式上讲话,肯定了高研班“培训收效显著,达到预期的目标”。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阿火向高研班的成功表示热列的祝贺。结业仪式上,学员们获得了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给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福建艺术馆颁发的作品收藏证书。有关领导、嘉宾以及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共300多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农民漆画”就是以漆画的技艺表现农民画。2016年,省艺术馆为响应艺术精准扶贫号召,启动了农民漆画培训实验计划。以农民画创作群体为对象,以导师带班制的形式,把农民画转换成福建艺术中具有优势的漆画,创造出“农民漆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培训班的实践模式得到快速的推广,两年来,200余名农民画家参加培训,创作作品400余幅,部分精品曾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外事场合,以及大型艺术展,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
本次高研班,是在深化“农民漆画”实践模式基础上的全面升级和提高。学员以历次培训班中的佼佼者为主,又加入了藏族、畲族和来自台湾的新学员。特邀苏国伟、佘国华、杨国舫、江书荣等漆画艺术名家对学员进行全程指导。
省文旅厅副厅长林守钦表示:本次高研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省艺术馆负责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负责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的提供,馆校合作,走出了一条艺术扶贫的新路子。为了让好的作品搭上更好的平台,省文旅厅将利用福建文化海外驿站、旅游推广中心、新闻媒体等渠道展示农民漆画,大力推进这一创新品牌的传播与提升。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阿火表示:在本次培训期间,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他深受感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虽然有文化、习惯上的差异,但对农民漆画的热爱之情是一样的。希望未来他们能不忘初心,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创业创新之路,将农民漆画这门艺术不断传承发扬下去。
“农民漆画的创作已经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今天展出的每一件农民漆画作品都是每一位学员和老师们日以继夜的付出,背后都饱含着全体参与者的艰辛和汗水。”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表示,高研班是农民漆画品牌创立以来第一次走进211大学,这次的培训让学员更加深入了解农民漆画的创新内涵,帮助学员们收获了知识,理清了思路,在艺术道路上也更加自信了。
高研班导师苏国伟说:四十天的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办方精心安排教学,对创作方法、制作工艺、参观学习活动都进行了认真讨论,为的是让学员们获得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技艺,为他们今后的独立创作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本次高研班的学习,学员们也颇有心得与感悟。
作为高研班的班长,陈良成在结业仪式上坦言,每参加一次培训,对自身的创作技法都有极大的提升。相比初级班,本次高研班在技法培训上更加深入,在肌理、镶嵌等手法上加以精进。
来自宁夏吴忠市的杨玉英坦言,人到中年,要用四十天时间进行封闭学习着实不易,但因为对农民漆画充满了爱,所以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来了。杨玉英说,高研班的教学作风让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收获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让她从构思、构图、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农民漆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来自西藏昌都的仁青郎加表示,从起初稿子拷贝到蛋壳的镶嵌、勾线、贴箔、罩漆、堆漆、打磨、晕染等工序,颠覆了他对唐卡转变成漆画的制作观念。漆画的色彩调配与唐卡的传统制作技艺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些知识是他无法从唐卡制作中获取的。仁青郎加坦言,在这40多天的学习中,让他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感受到了从艺工作者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
来自台湾的黄守堃则回忆了为期40天的愉快学习之旅,感恩学员们的热情、互帮互助,以及老师们的悉心教导。黄守堃直言,虽然到了分手的时刻,纵然会分隔千里,但他一定会把这四十天的所有身影牢记在心里。
“漆画是一门很精致的艺术学派,它对材质,尤其是金银的使用极其独到,表现手法含蓄,但层次感强。”福建省艺术馆艺术创作部主任江书荣表示,通过几次农民漆画的培训班,许多有天赋有才华的农民漆画家脱颖而出,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甚至有机会参加全国美展。这个美好前景,点燃了农民画家的创作热情,意义重大。
记者在农民漆画高研班学员作品展示区看到,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员,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题材,展示着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的写实、有的抽象;有单图,也有多图组合……
“我很喜欢这幅《唐卡·指小路尊者》,”前来观摩的漆画系学生齐鹏在藏族学员仁青朗加的作品前驻足许久。“作者对于漆的认识很纯粹,他通过对罗汉皮肤的处理,流畅的线条,颜色的过度呈现出了视觉上的丰富感。”他赞叹道:“仅通过这么短的学习时间就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令人十分佩服。”
“太不简单了,这么大幅的作品,这么复杂的工艺,据我估计,这幅作品仅仅是贴蛋壳这道工序就要花费十余天的时间吧。”另一位漆画系学生王路瑶在欣赏郭华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时表示。
在高研班培训期间,传来了省艺术馆组织申报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农民漆画展”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的好消息,农民漆画培训班学员的优秀作品,将于今年赴在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巡展,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未来,省文旅厅、省艺术馆将通过总结经验、完善模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立足现有优势,把农民漆画创新融入到美丽乡村、特色乡镇等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文旅结合,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传承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学员作品
《打石公祈丰收》汤艺萍
《金秋水源》 王秀珍
《在希望的田野》 郭华
《油香》杨玉英
《春歌》郝家桥、郝传松
《麦盖提的羊巴扎》米那瓦尔·木台力甫、何肃先
《唐卡·指小路尊者》仁青郎加
《十二生肖·马到成功》胡彩春、黄守堃
《十二生肖·龙的传人》胡彩春、黄守堃
《乡情系列》陶春燕
《闽南五月风》许建宁